广州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30秒完成]
搜索
查看: 67241|回复: 0

[考研政治] 2011考研政治毛邓三模拟综合测试题及答案(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5 16: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1958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产生了“********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和“跑步进入********”的盲目乐观情绪。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B.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D.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认清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重要性。
  1956年中国宣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并不清楚所进入的是什么阶段的社会主义,由此导致实践上的严重偏差。一是在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经济上的左倾冒进,在社会发展上急于求成。1958年全国刮起了共产风,企图超越社会的发展阶段,急于进入********社会,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严重泛滥。
  不同时期这些错误的出现,有其具体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认识不清。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同于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就不能不在实践中出现长期的严重的偏差。因此,准确地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各种理论观点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许多主要的工农业产品的总产量居于世界前列。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又决定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总之,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不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必须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3.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B.具有落后性,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C.具有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当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特征。
  首先,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就具备了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因此,选项A和选项D是错误的。
  其次,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而非高级的、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就是不发达,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因此不可能具有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当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选项C也是错误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来看,具有落后性、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在科学把握国情的基础上,及时作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B.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
  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不同于过渡时期,因而初级阶段的起点是在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决定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性质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关系,即公有制经济已经在社会经济中居主体地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要注意的是,我国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宣布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但这里的社会主义,只是基本具备了改变包括所有制和分配在内的生产关系的要求,而并没有具备生产力方面的要求。实现社会主义,或者说,初步进入社会主义,可以确立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为标志,建成完备的经济上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则还必须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努力,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各方面先进和落后的并存,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特点,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具有的总的基本特征是: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的历史阶段
  C.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逐步变为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D.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自己的显著特征。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之概括为: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及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其中,第一条是总的特征。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实际。
  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清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仅是对革命还是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认清中国的国情,认清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认清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基本问题的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仅是对中国国情再认识的理论成果,而且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成果。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脱离中国的国情。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仅没有离开社会主义,反而正是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发展和兴旺起来,使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过程特征中,揭示其主要矛盾,是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两个基本点之间的矛盾
  C.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十三大,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全面阐述,中国******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作了如下规范的表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内容: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二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它是在相对意义上即指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而言,相对于够格的社会主义满足合理需要的尺度而言是落后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所以,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认识和明确的根本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认识和明确的根本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不断前进的指南。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明确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个头等重要的问题,从而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样,就为我们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更好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确立了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所决定的,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的必然要求。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经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地位,是历史和逻辑的结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结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非出现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在其他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离开这个中心。经济建设不搞上去,其他建设也搞不好,实现现代化就要完全落空。其他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和促进中心工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工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0.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纲。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
  A.中国******的领导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
  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把握其实质。之所以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是因为经济建设是基础,经济建设带有根本的性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的。所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1.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目前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的领导。这四个坚持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66页)。中国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离开中国******的领导,就无法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治制度,由谁领导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则问题,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12.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B.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邓小平重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历史背景。
  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郑重提出了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大问题,为改革开放保证了社会主义方向。
  选项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中心内容,选项B“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是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内容,选项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则是邓小平在1980年8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3.“发展是硬道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的根本表现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D.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是硬道理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永恒主题。我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不发达的阶段,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就社会的主要矛盾来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发展作为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过程的主题,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的根本表现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15.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邓小平这句话实质上是指出坚持对外开放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这是确立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客观依据。邓小平经常告诫人们,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我们吃过这个苦头。前者是指近代以来中国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落伍了,从而遭受了列强宰割的百年屈辱。后者是指建国以后由于客观上国外敌对势力对新中国实行封锁,主观上我们从20世纪5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了“左”的偏差,使中国同世界长期处于隔绝的状态,从而拉大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邓小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努力摆脱贫困。而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正因为中国历史的深刻教训,邓小平把对外开放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16.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的成功经验,其核心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B.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C.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D.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经验的核心。
  党的十六大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所积累的基本经验从十个方面作了系统总结。第一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必须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这一条涉及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是十条经验的核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17.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但也有不适应的一面。这种不适应的方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不断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首先,改革不是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根本性变革。
  其次,改革涉及到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的内容的全面变革。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体制等方面都将面临着重大的改革。
  第三,改革深刻地引起了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这种改革虽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政治革命,但是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来说,它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因此,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社会主义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变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8.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一再指出,改革是革命性的变革,改革的实质是一场革命,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我们党领导的改革,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制度、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是革命。(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从改革的范围看,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从改革的深度看,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转变,是体制的创新,是利益的调整,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开始了一场革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9.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遵循的最普遍、最根本、最重要的准则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遵循的最普遍、最根本、最重要的准则。
  党的基本路线,或党的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完成党的主要任务而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根本指南。
  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纲,是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遵循的最普遍、最根本、最重要的准则。实践证明,坚定不移地坚持、执行和贯彻这条基本路线,就一定能达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要实现的宏伟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邓小平多次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将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贯彻,一以贯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B.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C.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D.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中国******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示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基本路线的展开。表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是对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富强、民主、文明的发展目标的具体化;三个方面的基本政策,是对基本路线所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具体化。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包含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展开和深化,它们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D.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于这个中心。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大历史性转轨的过程中,其中任何一个转轨都是极为复杂和十分艰难的。因此,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并不足为怪。就要注意和研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各种矛盾,又要注意把握住社会矛盾的全局。只有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看,在于:
  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
  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所有制结构上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表现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其中包括: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明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不同于过渡时期。决定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性质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关系,即公有制经济已经在社会经济中居主体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相比较,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2.******在“5•31”讲话中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所处的阶段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进入新世纪我国所处的新的发展阶段。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新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小康社会所要求达到的社会生活各项指标还没有全面达到,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3.****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伟大创举是:
  A.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推进全面改革
  B.扩大开放,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
  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D.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伟大创举。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重大理论飞跃。由于是初级阶段,因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由于是社会主义,因而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不仅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效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问题,更重要的是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C.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就是:
  A.在中国******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发展民主,健全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没有实现现代化的、还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个科学论断。“科学”在:
  A.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的阶段性        B.表明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D.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点,最早见诸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是批评那种否认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错误观点时提到的。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则从“物质文明还不发达”的角度,再次提到这个论点。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问题的《决议》,又从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要适应新的历史特点和条件的角度,第三次提到这个论点。但是一直未加展开和发挥。直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才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这个论点,使它上升为一个完整的理论。十五大再次指出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正确分析国情作出的科学论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和长期性是由我国的历史国情和现实国情所决定的,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对于我们立足本国的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过渡时期,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是就我国的社会性质而言的。第二,从社会发展阶段上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里讲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专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这层含义不是从一般原则得出的逻辑结论,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我国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因此,第1题的正确答案是AC,第2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3.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
  产品名称 1949年 1978年 1990年 1995年 1998年
  谷物 / 2 1 1 /
  棉花 4 3 1 1 /
  钢 26 5 4 2 1
  电视机 / 8 1 1 1
  以上这组数据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历史阶段     B.是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的历史阶段
  C.是由自然经济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D.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自己的显著特征。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及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很明显,题中的数据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并没有反映出由自然经济逐步向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的转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特定的质的规定性,其“特定性”表现为:
  A.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造成的
  B.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条件下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在时间上贯穿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过程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定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的科学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时间上讲,它起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也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是不能逾越,也是无法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5.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
  A.社会制度性质   B.社会主义发展水平   C.社会发展程度   D.社会发展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一层含义是对我国社会基本制度性质的总概括和总规定。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不同于过渡时期。决定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性质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关系,即公有制经济已经在社会经济中居主体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第二层含义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现有社会发展水平、发展阶段的总认识和总判断。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科学文化落后的社会基础上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目前还是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于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6.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因素主要有:
  A.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B.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C.我国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发展状况   D.中国******的执政地位
  7.邓小平认为,从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算起,到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其依据是:
  A.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B.是由我国社会的阶级斗争这个主要矛盾决定的
  C.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与国际环境所决定的
  D.是由我国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国情决定的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决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因素。
  我国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首先,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在我国可以逾越,但是并不意味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阶段可以逾越。社会主义只有建立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伴随商品市场经济充分发展而形成的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基础之上,才能充分显示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就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程度来说,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
  其次,就现实的国情来看,我国至今远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我国现实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建立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最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家环境,也决定了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初级阶段。成熟的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和提高的。中国到20世纪中叶才开始具备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而这时所要实现的现代化,其水平和标准既不同于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也不同于19世纪日本的明治维新,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成熟的社会主义。因此,第6题的正确答案是ABC,第7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下列对“落后的社会生产”理解正确的是:
  A.落后的社会生产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B.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而言是落后的
  C.相对于“够格的”社会主义满足合理需要的尺度而言是落后的
  D.解决它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内容: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二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落后的社会生产是在相对意义上即指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而言、相对于够格的社会主义满足合理需要的尺度而言是落后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因此,只有通过迅速发展生产力,生产出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才能有效的解决好这一主要矛盾。所以,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9.党的十六大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认清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认清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问题的根据。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B.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C.是抵制“左”和右的错误观念的思想武器   D.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的初级阶段,而我国又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既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为进一步确立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我们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初级阶段,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实现********。这是社会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的重要认识根源。二是不承认我们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或者打着“初级阶段”的旗号而在实质上否认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的重要认识根源。它们的共性是把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这两者割裂开来。
  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的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们过去在对待最高纲领问题上,存在着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脱离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实际,忽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对实现********陷入了不切实际的空想之中,从而造成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挫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对实现********问题的认识全面而深刻。为了真正实现********,就需要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党的最高纲领而奋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10.邓小平指出:“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依存”在: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B.离开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必然变成旧体制、旧观念
  C.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会失去政治方向    D.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两者的关系。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政治保证作用,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两者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来谈改革开放,必然会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会造成社会动乱,改革开放就搞不下去;离开改革开放来谈四项基本原则,就可能变成坚持僵化的旧体制和旧观念,就不能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四项基本原则也坚持不好。选项D并不是指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而是说的改革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11.上世纪90年代哈萨克斯坦社会党主席叶尔蒂斯巴耶夫说:中国改革完全不同于苏联,是在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进行的真正的改革。这段话表明:
  A.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
  B.坚持******的领导,是有序推进改革的组织保障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为改革排除混乱因素的思想保障
  D.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保证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表现在:
  第一,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社会环境的保证。首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根本保障。中国有十几亿人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发展又十分不平衡,如果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不可能实现共荣富裕。其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的有效保障。在国际国内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存在着阶级斗争的情况下,抵御外来颠覆和渗透,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打击犯罪,惩治****,预防和制止动乱,维护社会治安和政治稳定,都不能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再次,坚持******的领导,是有序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可避免出现各种利益和思想问题,要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有序进行,要有一个凝聚力量。最后,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排除一切混乱因素的思想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能够健康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的指导,否则就会犯各种“左”的或右的错误,资产阶级自由化就会蔓延、泛滥,甚至会酿成政治动乱,或者出现类似于“文化大革命”的那种政治曲折。
  第二,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保证。社会主义本质体现在价值目标上,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需要靠四项基本原则来保证。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使我国人民形成共同的社会理想和道德标准,从而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选项A并非讲的是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12.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前提,这是因为它:
  A.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B.它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C.保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              D.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与政治保障。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起着三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13.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在:
  A.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动力
  B.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
  C.改革开放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
  D.四项基本原则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的关系。
  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首先,经济建设,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14.邓小平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棋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这段话是说:
  A.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B.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保证       C.发展是硬道理,是实行改革和稳定的目的
  D.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稳定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邓小平的这句话指明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它们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首先,发展是实行改革和稳定的目的。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加速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离开发展,改革和稳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其次,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只有不断的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坚实的基础。改革和发展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再次,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保证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改革的基本保障。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改革和发展将无从谈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证稳定”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始终遵循这个方针,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统观全局,精心谋划,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1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二次革命”基本内涵是:
  A.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B.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
  C.相对于第一次革命的实质和目标而言的      D.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革命胜利后,又成功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伟大革命。而我们党领导的改革,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制度、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第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所谓解放生产力,是指通过解除对生产力的束缚来发展生产力。过去,我们一致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第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从改革的范围看,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有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有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从改革的深度看,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转变,是体制的创新,是利益的调整,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16.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做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
  A.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分开来
  B.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开来
  C.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过一百年的时间
  D.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做出的贡献。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是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党的十五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又做出了两个突出的贡献:(1)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了。不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不懈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在初级阶段的历史使命完成后,仍然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会在发展中呈现出阶段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
  17.中国近现代革命与改革的共同点是:
  A.根本目的相同        B.所处的条件相同
  C.内容和对象相同        D.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相同
  18.******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段话表明:
  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济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B.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但也有不适应的一面。这种不适应的方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不断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社会主义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变革。结合题目,显然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19.对于我国的改革,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这个论断表明:
  A.改革的对象是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具体制度
  B.改革不是为了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改变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
  C.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不是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改革的对象、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体制的区别。
  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进行体制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应当把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同表现这种制度的各种体制区分开来。社会主义的改革对象是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具体体制,同时改革不是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根本性变革。改革对象是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具体体制,这正表明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和动力根源于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选项D是错误的,混淆了社会主义各种具体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20.中国******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最低纲领的具体体现是:
  A.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将中国推进到********社会
  B.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在中国******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最低纲领的具体体现。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中国******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示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基本路线的展开,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21.虽然邓小平指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但并不是说改革与革命没有区别。两者的区别表现在:
  A.条件不同    B.形式和手段不同     C.目的不同     D.内容和对象不同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改革和革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我们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来说的。第一次革命是我们党领导的****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第一,从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来看,它同革命一样,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这必须通过改革来实现,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动力看,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的束缚,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
  第三,从改革的特点看,它同革命一样,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首先,改革是对旧体制的根本性的变革;其次,改革涉及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内容的全面变革;再次,改革深刻地引起了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可以说,改革和革命对社会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当然,改革与革命还有明显的区别。表现在:一是两次革命的条件不同。第一次革命是在人民大众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条件下,在社会基本矛盾极大的激化条件下发生的。而第二次革命是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成为执政党的条件下进行的。二是两次革命的内容和对象不同。第一次革命是要根本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其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第二次革命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二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的对象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三是两次革命的形式和手段不同。第一次革命是大规模的群众式的阶级斗争,主要运用暴力手段。而第二次革命是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它依靠群众,但又不搞群众“运动”。
  因此,第17题的正确答案是AD,第21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22.党的十六大总结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的十条成功经验,归结起来就是:
  A.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
  党的十六大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所积累的基本经验从十个方面作了系统总结:
  第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第三,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第五,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六,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七,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第八,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第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第十,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把这十条基本经验同党成立以来八十多年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看,归结到一点,就是中国******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辩证统一在:
  A.基本经验为确立基本路线、制定基本纲领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B.基本路线是基本理论的集中体现
  C.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展开
  D.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成功实践是基本经验的来源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关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基本理论到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再到基本经验的过程,比较系统地构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基本理论为确立基本路线、制定基本纲领,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基本路线是基本理论的集中体现,基本纲领又是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成功实践,又积累了宝贵经验,推动基本理论的发展。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与创造的结晶,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前进的宝贵财富。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2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阐明了:
  A.中国******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
  B.全国各族人民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主体
  C.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它包含了以下内容:
  第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本质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体现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第二,“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全面的现代化,富强即经济现代化,民主即政治现代化,文明即文化现代化。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它表明了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即领导力量是中国******,依靠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它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方针。把这一方针包含在基本路线中,不仅是改变我国不发达现状的需要,而且是社会主义奋斗精神的体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5.社会主义阶级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
  A.总体目标     B.基本政策     C.根本任务     D.基本目标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阶级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规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本政策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
  A.实现工业化         B.实现经济的社会化
  C.实现经济的市场化         D.实现经济的现代化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
  党的十三大根据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仅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而且按照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指导思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整个经济建设作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则对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作了相应的修改和补充,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里,******同志把“生产”修改为“经济”,把“商品化”修改为“市场化”,就把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整个经济领域。
  社会主义是********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在我们这样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大的胜利。但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7.实行对外开放,必须正确处理其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具体表现在:
  A.对外开放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
  C.对外开放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途径
  D.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相辅相成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对外开放,必须正确处理其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首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不可能带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全部技术、资金和市场。必须把经济建设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其次,发展对外开放是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发挥我国经济比较优势,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30秒完成]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电话:0898-66661599    站长联系QQ:7123767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jtche.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州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2227号-4 )

GMT+8, 2024-3-29 05:11 , Processed in 0.05642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校园招聘信息

© 2001-2020 广州大学论坛校园招聘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